[1]滕云,何金钊,卢飞麟,等.高寒山区稻田罗非鱼不同投喂养殖模式及营养分析研究[J].水产养殖,2020,41(05):43-47.
点击复制

高寒山区稻田罗非鱼不同投喂养殖模式及营养分析研究
分享到:

《水产养殖》[ISSN:1004-2091/CN:32-1233/S]

卷:
41
期数:
2020年05期
页码:
43-47
栏目:
研究与综述
出版日期:
2020-05-0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滕云何金钊卢飞麟覃定彪陈子桂
摘要:
该研究对两种不同投喂养殖模式稻田罗非鱼的肌肉营养成份、肌肉品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不投饲料组H1与投人工饲料组H2(日需求量的30%以内)的粗蛋白均大于17%,H1的粗蛋白为18.1%,H2组为17.6%,两组的粗蛋白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H1的粗脂肪为1.08%,H2组为1.56%,两种养殖模式在氨基酸方面,除色氨酸外所检测得的氨基酸均为16种,均能检测出7种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0.6%、39.4%,H1组鲜味氨基酸为6.03%稍微大于H2组的5.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1组总不饱和脂肪酸为0.46,H2组总不饱和脂肪酸为0.89。在AAS和CS值评价,H2组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均高于H1组同种氨基酸值,但差异不明显。在高寒山区稻田养殖罗非鱼,由于放养密度低,水生生物饵料丰富,适当的投喂人工饲料(罗非鱼日需求量的30%内)并没有改变罗非鱼的品质。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