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oa 3种重金属离子对马氏珠母贝急性毒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1 开展了不同质量浓度铜离子(Cu2+)(0.000,0.100,0.117,0.134,0.151,0.168和0.185 mg/L)、锌离子(Zn2+)(0.000,3.670,4.000,4.330,4.660,4.990和5.320 mg/L)、镉离子(Cd2+)(0.000,3.000,4.000,5.000,6.000,7.000和8.000 mg/L)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i)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d2+质量浓度与马氏珠母贝死亡率(96 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53.782x-88.997(R2=0.984 4)、y=54.372x-192.070(R2=0.967 7)、y=20.886x-62.705(R2=0.980 2),Cu2+、Zn2+、Cd2+对马氏珠母贝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63,4.452和5.39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16,0.445和0.540 mg/L;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u2+、Zn2+、Cd2+。指出,马氏珠母贝对Cu2+最为敏感,需要重点关注养殖环境中的Cu污染。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1 5 0 陈耀<sup>1</sup>,逯云召<sup>2</sup>,陈成琼<sup>1</sup>,周立喜<sup>1</sup>,吴家栋<sup>1</sup> 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土池生态繁育效果评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2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白壳品系土池生态繁育效果,以绿壳品系中华绒螯蟹作为对照,比较了白壳品系和对照品系在生殖性能、幼体发育及繁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就生殖性能而言,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的配对及抱卵速度显著快于对照品系(P<0.05),但抱卵量和生殖力稍低于对照品系;幼体培育期间饵料投喂量呈先增后减变化,与之相反,幼体蜕壳周期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Ⅱ至大眼幼体期间白壳品系蜕壳周期稍短于对照品系(P>0.05);白壳品系的最终单产和单蟹产苗量均稍低于对照品系,而淡化率略高于对照品系,且组间差异均较小(P>0.05)。指出,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在土池生态繁育过程中的生殖性能、幼体发育及繁育效果与普通绿壳个体接近,并且在抱卵速度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6 11 0 戎智超<sup>1</sup>,殷乐<sup>1</sup>,成永旭<sup>1</sup>,吴旭干<sup>1</sup>,姜晓东<sup>1,2</sup>* 宜兴地区8个青虾种群生长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3 对宜兴地区8个(东氿、西氿、团氿、临津荡、马公荡都山荡、油车水库、横山水库、阳山荡)青虾种群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D-loop测序技术对8个青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氿和阳山荡种群的体质量、全长、头胸甲宽等性状,显著优于其他种群(P<0.05);单倍型多样性为0.743 8(横山水库)到0.988 1(西氿),核苷酸多态性为0.009 963(团氿)到0.021 553(马公荡都山荡),宜兴地区青虾种群多样性总体较好。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马公荡都山荡种群与其他7个种群的进化关系较远;横山水库种群和团氿种群间固定指数(Fst)为0.257 64,2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极高;临津荡种群和团氿种群、马公荡都山荡种群和团氿种群Fst分别为0.164 43、0.161 29,显示这些种群的遗传距离存在较大分化。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12 19 0 高琦<sup>1</sup>,金舒博<sup>2</sup>,毛颖<sup>1</sup>* 江苏省淡水渔业碳汇强度和经济价值估算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4 根据2014—2023年江苏省淡水渔业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数据,计算淡水渔业碳移出量和碳汇价值,并讨论了江苏省碳汇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0年间,江苏省淡水养殖碳移出量为21.55万~24.13万t,碳移出总量为226.41万t,占比较高的有鲢、鳙、鲫、草鱼、虾和河蟹;淡水捕捞碳移出量为2.17万~4.07万t,碳移出总量为34.67万t,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分别占比为66.38%、14.54%和17.36%。根据碳汇市场价格100元/t来计算,养殖碳汇和捕捞碳汇价值年际变化分别为7 908.85万~8 855.71万元和796.39万~1 493.69万元,江苏省淡水渔业碳汇价值合计为9.58亿元。江苏省淡水渔业养殖碳移出量及碳汇价值大于捕捞碳移出量及碳汇价值。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20 25 0 李大命,万金娟,刘燕山,钟立强,黄鸿兵,李旭光 沂河市区段抗生素抗性基因特征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5 为了解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沂河不同位点的分布特征,采集沂河和祊河交汇处周围及沂河市区段7个采样点水样,提取不同位点水样中的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对喹诺酮类、氨基酸糖苷类、大环内酯、四环素类、β-内酰胺酶、万古霉素及磺胺类7 类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沂河水样中除qnrS、vanA、ermA、ermC、tetA、tetM、tetO、tetW基因外,其他抗生素抗性基因引物扩增均出现阳性条带。指出,沂河水体已经受到了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提出,减少抗生素滥用,保护沂河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26 31 0 苗强,王宇飞,段瑞欣,周盛源,刘恒,成妮妮* 海洋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6 简述了海洋鱼类主要的细菌性疾病及其危害,介绍了目前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耐药性和残留积累。指出,噬菌体治疗、疫苗接种、生物表面活性剂、抗菌肽和合成肽、益生菌、中草药以及精油等,在预防和治疗各种鱼类细菌性疾病方面极具优势。提出,应结合鱼的种类、致病的病原体、疾病的发展阶段、养殖设施的状况,探索出更好、更可持续的海产养殖细菌性鱼病防治技术,为人类提供更安全的食物和更安全的环境。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32 38 0 孙诗懿,林阿朋 江苏五大湖泊水生植物资源状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7 简述了江苏五大省管湖泊(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和滆湖)水生植物历年种类组成和变化。指出,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要素,是水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哨兵”。提出,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运河的省份,如何提高水域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39 42 0 王苗苗,陈焕根,盖建军,黄春贵,王未未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8 简述了用于水产养殖中的益生菌种类,以及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添加方式,分析了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指出,益生菌在提高动物生产力、抵抗多种疾病、增强免疫功能、维持肠道健康和改善水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今后应加强不同益生菌对水产动物影响的研究,寻找最适合水产动物生长的益生菌菌株,以及不同水产动物益生菌的最适添加剂量,进一步探索益生菌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43 47 0 李菊 “渔光互补”模式养殖红螯螯虾试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9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48 51 0 韦建益<sup>1</sup>,钟永旺<sup>1</sup>,黄德生<sup>2</sup>,覃足<sup>1</sup>,蓝宏纯<sup>1</sup>,黄伶俐<sup>1</sup> 鱼类人工繁殖常用催产剂作用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0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52 54 0 兰国柱,贾秋红,杨元昊,王绿洲,李毅,李海滨 工厂化循环水成鱼养殖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1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55 56 0 吴赵军,周力,张克磊,刘又铭,王伟,周国彬* 杂交鳢诺卡氏菌病及防治方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2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57 60 0 杨菁<sup>1</sup>,张家豪<sup>2</sup>,江飚<sup>2</sup>,苏友禄<sup>2</sup>* 常州市设施渔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13 2024年10月01 00:00 2024年10期 61 63 0 邓楠楠<sup>1</sup>,沈毓峰<sup>1</sup>,张聪<sup>2</sup>,陈罗明<sup>3</sup>,曹卢<sup>4</sup>,王荣林<sup>1</sup>*